信息摘要:
近日,第二屆城市生命線工程標準化交流會暨《城市生命線物聯設備檢測認證規范》標準預研、立項會議在無錫舉行。本次會議由全國智標委和中國城市科學研…
近日,第二屆城市生命線工程標準化交流會暨《城市生命線物聯設備檢測認證規范》標準預研、立項會議在無錫舉行。本次會議由全國智標委和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治理專業委員會牽頭組織,聚焦城市基礎設施安全監測體系的標準化建設路徑。海康威視作為企業代表受邀參會,深度參與了標準編制討論,并分享了在城市生命線工程領域的產品研發實踐。
會上,海康威視介紹了公司在城市生命線安全產品研發方面的實踐做法:堅持“政策驅動+場景痛點驅動+用戶調研”相結合的產品定義模式,基于對城市安全管理需求的深入理解,形成了從底層技術規劃到場景應用的產品開發路徑。針對水位監測、井蓋液位監測、燃氣安全等具體場景,海康威視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傳統設備的痛點問題,推出了非接觸式測量、雷達與壓力雙傳感融合等一系列智能監測設備,提升了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城市生命線物聯設備檢測認證規范》旨在建立統一、科學、可執行的物聯感知設備準入與評估體系,解決當前城市安全監測設備“型號雜、接口亂、數據孤、驗證缺”等痛點。標準覆蓋設備功能、通信協議、環境適應性、數據安全、長期穩定性等核心維度,將為城市生命線工程提供“可測、可驗、可信”的技術基座,推動行業從“項目化建設”向“標準化運營”升級。海康威視積極參與此項標準編制,與全行業一道提升物聯設備應用效能,以自身積累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期間,海康威視還參加了城市生命線物聯設備測試驗證啟動儀式。測試驗證工作將促進物聯設備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性能評估和可靠性驗證,為行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化解決方案。
海康威視的智能物聯技術已在全國多個城市安全工程中落地應用。在浙江,通過城市生命線視頻融合賦能平臺和視覺智能算法,實現了多種風險事件AI智能識別;在湖北,通過毫米波雷達、TDLAS激光、高光譜、視覺智能、多模態大模型等多類技術的融合應用,實現了燃氣泄漏、第三方施工破壞、城市內澇、橋梁異常等風險事件的快速發現,預警響應速度較傳統方式提升約30%。在山東,通過城市生命線物聯底座平臺,實現了8300余套不同協議、不同類型物聯感知設備的統一接入管理,為城市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態勢的常態化、智能化感知提供了堅實基礎。這些實踐為本次標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案例支撐。
未來,海康威視將持續深化在城市生命線安全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生態協同,推動感知設備智能化、系統架構標準化、預警響應協同化,為城市基礎設施“能監測、會思考、快響應” 構筑智能底座,讓城市生命線更智慧、更堅韌、更可信賴。